生态文明从节水开始
作者:admin 单位: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
□ 记者 刘喆 通讯员 徐慧纬
2014年3月22日是第22届“世界水日”,主题确定为“水与能源”。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诠释了水与能源的关系。节水是解决城市水安全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环境承载能力的有效手段,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北京考察时明确要求,“要深入开展节水型城市建设,使节约用水成为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如何因地制宜地寻找切实可行的节水方案,提高用水效率,成为各地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
合肥:节水向地下延伸
安徽省合肥市近年来轨道交通建设步伐不断加快,28.75公里长的1号线以及30.06公里长的2号线已开工建设,计划分别于2016年、2017年通车。轨道交通3号线也将于今年内开工,每天有6000人活跃在19处地铁工地。
在施工中,各项目部十分重视节水工作。以该市轨道交通1号线盾构隧道为例,工地安装水表计量并缴费,卫生间全部安装了延时阀、双档水箱等节水器具,并做好维护,没有出现跑冒滴漏。生产用水主要是盾构机运行中的冷却水,使用后全部用管道输送出隧道,进入沉淀池后,实现设备冷却用水循环利用、二次利用,每月可节约200立方米的自来水。
苏州:依托载体建设推进节水技改
江苏省苏州市依托节水型企业、单位和节水型小区等载体建设,重点抓好年取水量50万立方米以上用水大户的用水管理工作。与市公共机构节能办、市教育局、市旅游局等部门加强协作,共同推进节水型机关、节水型学校、节水型宾馆活动建设。同时,坚持以制度建设推动节水型机关创建,制定了机关能耗消耗统计制度,将用水情况列入年度管理目标进行考核;设立公共机构节能节水扶持资金,组织加大节水技术改造,促进机关单位水电智能化管理。近3年来,该市投入节水技改经费2.48亿元,安排节水技改补助经费470余万元,年节水量达1820万立方米。对年取水量大于30万立方米的用水单位制定了水平衡测试分年度计划,累计完成450余家企业单位测试,落实节水措施1100余项。落实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引导市民形成科学合理的用水方式。
宿迁:完善节水设施“三同时”管理
2010年江苏省宿迁市出台《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管理办法》,其中对节水措施方案编制与审查、节水设施的设计与施工、节水设施验收管理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2012年宿迁市制订了《宿迁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宿迁市城乡供水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有关内容。在工作落实中,该市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的协调的工作机制。首先抓节水措施的审查,由规划部门牵头对所有的新建、改建、扩建的项目征求节水管理部门的意见;其次是项目批准阶段,市发展改革部门要征求节水管理部门对节水措施方案进行评估的意见,市节水管理部门对所有项目的节水措施方案进行备案管理;最后,施工图审查阶段,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根据节水措施备案情况进行审查。在施工阶段,节水管理部门进行跟踪复查;在竣工阶段,根据市政府出台《宿迁市市区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办法(试行)》,把节水验收纳入范围。未申请验收的,将直接影响房屋竣工验收备案、工程交付使用和房屋产权登记。
自工作实施以来,出现三个转变:一是建设单位纷纷主动申请验收,自觉实施节水“三同时”的建设和管理;二是节水管理工作局面发生逆转,变被动审查为主动服务;三是构建了互信平台,激发了节水活力,节水政策得到顺利贯彻落实。
广州:“微视频”分享节水心得
在今年的“世界水日”前夕,“广州市节约用水微视频大赛”举行颁奖仪式。本次大赛旨在为广大视频制作爱好者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在构思、制作、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深入了解节水办法、分享节水心得,同时在对比赛的宣传过程中向公众传播节水理念。
大赛历时两个月,针对活动对象以年轻人群为主的特点,主办方以校园广告牌、校园传单、网站活动发帖等方式开展比赛宣传。共有13位参赛者提交了作品,其中倡议节水教育的《爱水惜水从小做起》、提醒爱护公共用水设施的《公益节约用水》、展示节水细节的《水的未来由您我定夺》和呼吁保护水资源的《节约用水》分获一、二、三等奖,作品《反正水很重要》和《呼吁节约循环用水》获得最佳创意奖和最佳摄影奖。
烟台:全方位构建城市节水文化
近年来,山东省烟台市节水办公室一直把节水教育和节水宣传当作一项常规性工作来部署,突出宣传重点、创新宣传形式、实行常态化宣传,全方位构建城市节水文化。
该市连续3年经常性地开展节水进学校、节水进企业、节水进社区和节水进机关等系列活动,加大日常节水宣传力度;将中小学生教育作为节水教育的重中之重,定期在学校进行节水专题讲座和培训会,组织节水主题征文和绘画比赛,专门编印了中小学节水课外读本和节水漫画集,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节水习惯;利用传统和现代媒体相结合,建设节水网站,制作节水专题片和微电影,定期印制节水期刊、特刊等宣传材料;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各类媒体,采用沿街电子显示屏、短信和彩铃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集中专版报道。